養一台品牌NAS真的划算嗎? (&雲端服務被ban的風險)

(搜尋用: self-hosted, 資料隱私, data policy, 帳號停權)

用2023年底的原價屋價格來算的話,一台入門NAS組4TBx2 RAID1的首次建構成本大概是:

項目(都用官方相容清單配備) 價格
Synology DS223J $5600
WD RED Plus 4TB WD40EFPX $3990
WD RED Plus 4TB WD40EFPX $3990
CyberPower CP650HGa $1360
______
TOTAL $14760

(假設無優惠,都用定價計算,只選官方相容清單的硬碟和周邊。實際上常常有組合價)

可以取代什麼線上服務的訂閱費?以我的場合來說:

訂閱項目 用途 替代品 一年費用
Google or Dropbox 2TB 存放資料 [A] $3840
Acronis Cyber Protect Home Office 電腦備份 [B] $1290
Joplin Cloud Basic 筆記軟體 [C] $1000
______
TOTAL $6130

[A] Synology Drive / Synology Photos
[B]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
[C] 同步目標改為WebDAV

基本上是三年回本,如果你只需要儲存空間的話,是四年回本。
通常品牌NAS和硬碟的壽命是大於四年的。

這邊計算上有一些可變動的空間

  • 如果你信任供電穩定度,UPS也可以省下來。
  • RAID 1不是必要,如果可以忍受一兩天的down time,爆掉的時候從備份recover也行。
  • 可以用降級家用級硬碟甚至二手硬碟。或是國外網購再寄回台灣。
  • 沒有第三備份的價格,因為買雲端服務也需要。

但我最大的考量是,不會因為踩到莫名policy導致帳號消失:無價

國內外都有悲慘的案例:

在現在Google幾乎是網路基本建設的情況下,往往都連動一堆服務,如果主力帳號被刪除根本是數位死亡,直接人生重來,實在是太可怕了。

現在選擇網路服務,如果品質是OK的話,我都盡可能選國內服務。除了稍微給國內軟體業一點機會之外,更重要的是,法院是管的到他們的,而不是像Google META那樣大到可以無視法律。

留言